黑窝点内堆满了青枣以及“红枣”
黑窝点内查获的大量甜蜜素
青枣在浸泡过添加剂后变成“红枣”
进入秋季,新鲜的大枣大量上市。一些不法商贩,却利用糖精、防腐剂等浸泡青枣,将1元多一斤的青枣加工成3元一斤的有毒“红枣”。
昨日,东南快报记者从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近日,长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长汀县公安局,端掉一个“毒枣”加工黑窝点,缴获涉案原料枣50余吨,其中成品枣7.37吨。
此次行动要从8月20日说起,当时在接到群众举报后,长汀食药监局第一时间展开了调查。经过一天的前期排查,长汀食药监局发现这是一个涉案人员多,涉案金额大的团伙制售窝点,立即部署打击制售“毒枣”专项行动,制订详实工作方案。
在行动前,多个外围小组开始对加工黑窝点及流动摊点进行持续监视。同时,针对长汀论坛出现的《紧急通知:街上推板车的外地人卖的大枣,不能吃》一贴,及时联系网络警察屏蔽该帖,避免“打草惊蛇”。
8月21日下午,长汀县食药监局所有执法人员与长汀县公安局39名警员兵分多路、统一收网。当场抓获23名正在加工或销售“毒枣”的人员,截获3辆用于运输“毒枣”的小货车。共查获涉案原料青枣50余吨,其中成品“红枣”7.37吨,甜蜜素、糖精钠、丙酸钙、山梨酸钾四类添加剂共733公斤,涉案汽车3辆、手推板车3辆,刑事拘留8人。
经审讯,今年8月14日以来,山东籍的李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为了以次充好,雇请贵州、江西等省的15名工人生产和销售,利用糖精钠、甜蜜素、丙酸钙、山梨酸钾等食品添加剂浸泡青枣,将一元多的“青枣”加工成三元一斤的“红枣”出售,每天加工5000斤-7000斤,共加工7.37吨“毒枣”,涉案价值21万余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