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枣网(www.zao7.cn)讯 要说市民朋友冬季最喜爱的水果,砂糖橘一定榜上有名。其果肉香甜可口,水分充足,而且剥皮简单方便,不会弄得满手都是汁水。之前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砂糖橘普遍都很甜,因此颇受消费者欢迎,有着良好的口碑,但今年却有些例外。
图为 砂糖橘
今年11月20日,百色西林县砂糖桔打响了柑橘上市的第一炮,部分好果的收购价高达5.5元/斤。然而这个价格仅维持了三四天就开始迅速下跌,一直到12月,砂糖橘的收购价都处于下行趋势,部分地区已经跌至2块多/斤。
在市场上走访时,据消费者李女士反映,"往年全家都非常喜欢吃砂糖橘,因此今年刚上市我就买了不少。没想到今年的砂糖橘有些酸,汁水也比较少,口感要比往年差很多。"而被问到是否还会回购时,李女士摇了摇头,表示已经有了"清香桔"这个新宠。
由此可见,造成砂糖橘口碑下滑、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即是果实未成熟便提前采摘上市,致使价格和口碑双双下降,加上新品种柑橘面市的冲击,导致砂糖橘在市场上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
近几年早采问题非常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为了提前抢占市场。众所周知,水果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因此,部分水果收购商为了提前抢占柑橘市场,获得更高的收益,早在11月就开始收购砂糖橘。二是为了方便长途运输。大部分砂糖橘都不局限于本地销售,因此长途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是收购商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了减小水果坏在路上的几率,通常都会在水果还未完全成熟时就进行采摘。
早采违背了农产品的自然生长规律,早上市的水果口感不佳,消费者自然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从而对整个行业产生质疑。由此产生的"放大效应"对不提前采摘,规规矩矩的商家造成了挤压,劣币驱逐良币,造成"早采不能吃,晚采卖不上价"这种极其不正常的现象。
果农和收购商想要赚钱属于人之常情,但这种目光短浅的行为其实也是砸自己的招牌。早采导致品类的生命周期变短,今年已经有"砂糖橘"食其恶果,如果不加以整治,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水果品类倒下。周而复始,最终这场恶剧恐怕还是要由果农和收购商来买单。
(来源:河南经济报) 【原题目:从10元/斤到无人问津,砂糖橘为何“跌下神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