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雪域高原寒意渐浓,在西藏察隅县下察隅镇的猕猴桃基地,却是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察隅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过渡地带的河谷深处,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昼夜温差大、土地肥沃、水汽和光照充足。今年60岁的郑天成来自四川雅安,偶然发现察隅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禀赋非常适合猕猴桃的生长,便开始在此地试种猕猴桃。
在察隅县种猕猴桃,郑天成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多数村民甚至不知道这种水果为何物。2011年,郑天成在下察隅镇夏尼村承包了20亩土地试种猕猴桃。然而在高原种植猕猴桃并非易事——高原种植其习性会有哪些变化?哪些品种适宜在当地种植?郑天成和技术人员几乎天天扎进果园里,不断摸索,精心呵护每株幼苗。
2015年,基地收获了1万多斤猕猴桃,很快销售一空,这让郑天成受到极大鼓舞。为让猕猴桃在当地形成产业,郑天成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并耐心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介绍种猕猴桃的致富潜力。
从最初的试种,到成立察隅县兴农猕猴桃有限公司、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如今郑天成的公司猕猴桃种植规模已达1050亩,涉及下察隅镇的夏尼村、京都村、松古村等多个村庄。
“今年基地猕猴桃产量预计超过50万斤,按每斤15元的均价计算,产值将达到750多万元。”郑天成说,公司未来还将引种黄桃、黄果柑、耙耙柑等,进一步以高原好生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新华社,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3删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