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在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于三村冬枣大棚里,一颗颗冬枣如玛瑙般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
往年村里冬枣种植管理销售单打独斗,管理不统一,销售渠道不畅通,同一个村的冬枣卖的价格不一样,影响了枣农的经济收入。2021年,于三村创办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绿之源果蔬专业合作社,实行“五统一+一自主”管理模式,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提升了冬枣品质,叫响了冬枣品牌,实现了冬枣产销融合。
“好女不愁嫁,好枣不愁卖,冬枣质量上去了,销售自然不成问题。合作社统一推广‘开心形’树冠管理模式,通风透光性更好,产量更高,每亩地能多产500斤,全是特级果和一级果。合作社与桂林宾家果业,石家庄京亚果业、顺达果业以及镇国有公司签订了购销协议,102户合作社成员的260余亩大棚冬枣还在树上挂着呢,就全都找好了‘婆家’,价格比市场价高出10%,每亩地保守估计多收入8000元。” 于三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于洪科说。
于三村党建领办合作社助力冬枣产业发展,是下洼镇实施冬枣“二次创业”的“先锋棋”、“试验田”。作为沾化冬枣的原产地,下洼镇突出产业元素,坚持党建引领,向管理问效,大力发展设施大棚2万余亩、改良沾冬2号1.7万余亩,建成了超千亩镇级集中片区9处、超百亩村级示范园24处、沿线旅游采摘带3条,带动冬枣产业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唯有科技赋能,才能实现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冬枣树真正成为“富民树”。“我们着力打通沾化冬枣特色产业发展的‘痛点’和‘堵点’,形成‘小冬枣、全链条、大产业’的闭环发展模式,实现了冬枣提质、枣农增收、产业增效,以下洼冬枣产业‘小风气’引领沾化全域冬枣产业‘大气候’,打造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下洼镇党委书记魏书柱说。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大众日报,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3删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