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枣网(www.zao7.cn)讯 陕北红枣远近闻名,近年来,榆林佳县以扶贫农场为抓手,拓推动发展红枣全产业链,有力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榆林佳县通镇向阳湾村脱贫户贺德玉:“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挺好的,生活一点不愁,吃穿更不愁。”让贺德玉生活发生变化的就是村里的扶贫农场,精准扶贫以来,经过大量考察,村里建起了枣木香菇大棚,菌棒废料变成养殖饲料,发展起了肉牛养殖场。枣木菌棒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坡地上枣林重新获得枣农重视。
佳县木头峪镇王宁山村地处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68岁的脱贫户张德龙一家一直靠“枣”生活,前几年红枣价格低迷,一年收入较少。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张德龙建起了红枣酿酒作坊。张德龙:“一天能做几十斤60度的酒,每斤卖15元,一年能卖两万多元。村里把市场打开了,肯定能带动起小作坊了,质量关把好,肯定一天比一天好,收入一天比一天高。”
依托扶贫农场,王宁山村将全村4500亩有机红枣园和1500亩耕地由种植业合作社经营,红枣深加工及红枣果酒等系列产品由酒业合作社经营,酒糟等饲料饲草养猪养羊由养殖业合作社经营,形成生态循环产业链,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
近年来,佳县按照“东枣西果北蔬菜、旅游畜牧杂粮中药材”产业布局,集中力量给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个扶贫农场、工厂,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贫困群众通过进场务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和参与经营等方式挣薪金、分股金、拿租金,让传统红枣产业焕发生机,脱贫致富。
(来源:央广网)【原题目:榆林佳县:红枣产业育新机 “扶贫农场”稳增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