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永民,男,41岁。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枣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枣网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枣树种质资源收集评价、新品种选育及分子辅助育种、枣树栽培生理及栽培技术等研究。曾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已获科研成果近十项。其中《中国果树志·枣卷》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枣早实丰产综合技术研究”获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枣的起源与演化”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枣果铁皮病发病机理及防治途径研究”获河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出版了《枣树丰产栽培图说》(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和《枣树栽培111问》(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等著作和教材十余部。在《园艺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在品种培育研究方面,首次将枣树常规育种与分子辅助育种结合起来,探索出了适合枣树杂交育种的新方法,克服了枣树育种上的一大难题,已获得了一些优良杂交后代。在病害研究方面,对河北省枣产区枣铁皮病的发病率、发病规律进行了多年的详细调查,分离鉴定出了病原菌,筛选出了防治该病的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枣裂果特性及机理,筛选出十余个极抗裂枣品种;提出了枣裂果与果肉细胞大小、果肉空室密度和内源激素的关系。在枣树营养诊断研究方面,确定了枣树叶片氮磷钾等16种矿质元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在枣树上首次建立了较完整的营养诊断技术体系。在菌根研究方面,对枣树菌根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接种菌根真菌可以明显提高枣树抗旱、耐盐碱能力,为菌根在枣树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