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免费注册广告预定 | 会员服务 | 支付页面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关于促进榆林红枣出口的调研报告
分享到:
2018-08-04 10:23  来源:中枣网  前往:枣圈

  榆林是全国红枣七大主产区之一,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厚实的土壤孕育了颗粒大、味道美、色泽好、品质优的榆林红枣,其市场前景广阔,出口潜力大。然而,榆林目前具备红枣出口资质的生产加工企业仅有两家,且年出口量小,国际市场少。如何进一步推动榆林红枣出口,壮大红枣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不仅是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也是检验检疫部门一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榆林红枣产业发展概况

  (一)基本情况。榆林已有3000多年的枣树栽植历史,遍布全市12县区,目前枣树栽植面积近170万亩,年产量20至30万吨,年产值7.2亿元。枣树栽植面积和红枣产量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全省的四分之三。清涧、佳县两县的枣树栽植面积和红枣产量更是位居榆林全市前列,分别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中国红枣名乡”。2005年,佳县建成全国唯一认证的3万亩有机红枣示范基地。2008年“清涧红枣”通过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目前,全市有形成规模的红枣加工企业25家,初加工企业63家,季节性加工点230个,家庭式烘烤制干加工点1000多户,保鲜库10余个。红枣加工企业年加工生产能力8000多吨,产值3亿元。其中清涧县巨鹰枣业公司和宏祥枣业公司被授予“全国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称号。陕西佳县大自然有机食品公司和榆林市黄河红枣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已通过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备案,是榆林目前两家具备出口资质的红枣加工销售企业。

  (二)出口情况。以2007年“产品质量和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为界,之前,红枣出口企业不要求进行卫生备案。专项整治行动开始之后,为确保出口食品质量,国家要求所有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都进行卫生备案,由于吴堡县的一家企业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而被关闭。通过我局对这家企业的帮助整改和技术指导,今年该企业也通过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备案,具备了出口资质。

  2006年至2010年10月底,榆林累计出口红枣26批,135.1吨,货值53.8万美元。其中:2007年以后,出口14批,88.1吨,货值38万美元。全部出口到台湾地区。出口量仅占榆林红枣年加工生产能力的1.69%,货值仅占年产值的1.22%,而且出口市场单一,红枣出口的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

  二、榆林红枣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红枣基地建设与管理粗放。绝大多数枣园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且受传统“铁杆庄稼”观念的影响,多数枣农重栽植、轻管护,技术推广普及率低;多数老枣园长期以来只采枣不投入或少投入,不能合理密植,不能科学修剪,不重视花期管护,导致树型紊乱,单产水平低,优枣率下降;新枣园从规划选址、品种选择到栽植管理做不到科学建园、规范管理。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应用、新品种改良、科学化管理等方面投入不足,产业化和规模化效益水平较低。

  (二)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主要是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跟不上。产前各级技术服务组织对市场调研不深入、信息采集不及时,对枣农指导不到位;产中技术服务、枣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产后红枣贮存及深加工业滞后,市场网络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市场营销带有很大盲目性。

  (三)红枣加工水平低。由于榆林红枣产业无论是建园、苗木、田间管理,还是成品加工,都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导致整个红枣行业加工水平低下。一是多数加工企业基础差,起步晚,规模小,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机械化水平低,大多为作坊式加工,工艺简单,洗净晾干,打包销售,卫生和质量均达不到要求。二是生产要素整合难,粗加工企业多,精加工企业少;同类加工企业多,龙头企业少;杂品牌多,名优品牌少。没有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市场营销网络,全市80%以上的红枣以原料出售。

  (四)多数红枣加工企业对出口认识不足,存在畏难心理。在调研中了解到,大多数红枣企业对农产品出口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认为出口门槛高、指标多、市场开拓难,普遍存在畏难心理,不愿意创新、研发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更不愿意主动开发国际市场。

  三、提升红枣产业化水平,促进红枣出口的建议

  要促进红枣出口,必须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检验检疫部门大力扶持,建设出符合出口食品卫生备案要求的企业。

  (一)狠抓源头管理,建设符合出口要求的红枣基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政府引导、财政补贴、以奖代补、技术服务”等措施,本着“栽植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品种优质化”的原则,积极引导枣农按照绿色无公害基地建设标准进行栽植,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栽植、统一密度、统一防虫害、统一田间管理。尽快制定红枣基地建设技术规范,大力推广矮化密植丰产技术,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坚持科学修剪、科学防虫、科学施肥,实现红枣面积、产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针对全市红枣栽培品种多数为传统老品种,品种退化、抗灾能力差等普遍问题,红枣产区在大力发展晚熟制干品种的同时,尽快建立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大力引进推广早熟鲜食品种。老枣园可采取高接换头改良品种。新建枣园应选用不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贮藏品种应具有优质、晚熟、耐贮、抗裂果等特点;鲜食品种应选育早熟品种,做到不同成熟期红枣品种合理搭配,积极实施错季栽培,调控果实成熟期和采储保鲜期,降低红枣产业风险。

  检验检疫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技术培训和咨询,特别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有机红枣基地建设。按照国家有机食品种植标准,从选址抓起,应保证基地周围无污染源,对栽培土壤和灌溉水源进行农残和重金属含量检测,并符合相关规定。基地应建立种植操作规范、农业化学品管理制度、采收运输管理制度、疫情监控与病虫害防治制度、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制度、产品溯源管理制度,配备具备一定的栽培和植物保护等专业知识的植保员。同时,要对已通过美国NOP、欧盟EU及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的佳县红枣基地,应给予大力扶持,保护有机红枣基地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红枣深加工研发力度,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针对目前市场上红枣产品种类少、质量差、品牌杂的现状,建议红枣加工企业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的支持,从生产产品、生产商品转向生产品牌,自主创新,进行红枣深加工,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红枣品牌。第一要提高红枣保鲜保藏技术,第二要选择先进加工工艺和加工方式,第三要利用红枣药食同源的特性,积极开发新产品。

  作为检验检疫部门,一是积极向企业宣传出口食品、农产品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优惠政策等相关检验检疫知识,帮助企业树立对红枣出口的信心。二是认真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指导企业进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备案,并使其通过。

  (三)打破传统,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制定积极扶持政策,健全激励机制,着力用工业化理念指导红枣产业发展,全力推进红枣产业由“农业产业形态向工业化形态”转变。大力推进全市红枣加工业由作坊式加工业向现代化加工业转变,由初加工业向精深加工业转变,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推广“集团公司+专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枣农”的生产经营模式,以集团化构建、专业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科学化管理、节约化经营格局为原则,最大限度地将红枣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品牌优势,经济优势。

  检验检疫部门应积极加强与农业、林业、商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充分利用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优势,引导和鼓励红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并从基地建设管理、生产环境布局、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品的检验、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对企业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出口红枣符合相关技术、卫生标准,符合进口国的要求。

  促进红枣出口,既是贯彻落实榆林“特色农业富民”的要求,也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检验检疫部门应切实发挥职能,积极做好这项工作,为农民增收,为企业创收,为榆林外贸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本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进行商业性转载。转载声明
中枣网温馨提示
  1)中枣网衷心提醒广大客户:本网报价以当地主流成交价为准,如您到当地收货,请事先联系当地报价员(经纪人),签署协议。避免因沟通不畅带来的不必要麻烦和损失。
  2)中枣网诚招全国各地报价员,要求:能及时、准确提供当地每天枣交易价格和市场行情,合作细节请联系:QQ:3558312459/434956480;电话:0537-3163973;微信:zao797
  3)欢迎广大朋友加我们的客服微信,我们拉您进群,以便交流各地价格、行情。
主办单位:天下良田网络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客服咨询:0537-3163973 客服咨询QQ:3558312459
承办单位:济宁市特色农业研究院 值班咨询:0537-3163974  值班咨询QQ:434956480
战略合作单位:中国蔬菜流通协会 客服微信:zao797 使用帮助QQ:3065847334
网站域名:www.zao7.cn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1033414号-12 本网站名称:中枣网
地址:山东济宁市高新区柳行街道红星东路京投SOHO 七楼 邮政编码:272000 邮箱:nongyanyuan@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8:00-12:00、13:30-17:30(夏季14:00-18:0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19:00-21:00、周日 9:0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