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免费注册旧版网站 | 会员服务 | 支付页面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中枣网
中国大枣种植分布图
2018-11-27 09:12  来源:中枣网  前往:红枣论坛

  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新疆、河南是我国枣主产区,对全国枣的贡献率达90%以上。

  其中,山东27%(冬枣占50%)左右;河北26%左右;山西20%左右;陕西5%左右;新疆6%左右;河南6%左右。

64284308_1

  枣,学名 Ziziphus jujuba Mill. (《Flora of China》),英文名:Chinese-date,中文别名:枣树。

  枣是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枣树,也是枣树的成熟果实。在中国各地都有栽培。花小多蜜,是一种蜜源植物。果实枣,长圆形,未成熟时绿色,成熟后褐红色。可鲜食也可制成干果或蜜饯果脯等。营养丰富,枣的品种繁多,大小不一,果皮和种仁药用,果皮能健脾,种仁能镇静安神;果肉可提取维生素C及酿酒;核壳可制活性炭。

  去水分的红枣肉还是加工红糖的原料。成熟的大红枣含有天然的果糖成分,还含有蛋白质、钙、铁、镁、胡萝卜素、维生素C、B1、B2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大枣,又名红枣、干枣、枣子,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八千多年的种植历史,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栗、桃、李、杏、枣)之一。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维生素王之美称,具有补血养颜治疗失眠之功效。

  山东省枣产区分布图

64284308_2

  山东省枣产区概况

  (一)枣产业现状

  全省各市均有枣树栽培,但主要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鲁北的金丝小枣和冬枣区,鲁西的圆铃枣区和鲁中南的长红枣区。栽培最为集中的是鲁北的金丝小枣和冬枣区,面积为192.15万亩,产量为6.68亿千克,分别占全省枣树面积的71.48%和全省枣产量的81.46%。滨州市面积最大,为139.95万亩。枣树栽培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有:乐陵市、庆云县、无棣县、沾化县、河口区、宁阳县、茌平县等。至2007年底.全省枣栽培面积为268.80万亩,其中结果面积241.95万亩。2005年产量4.8亿千克,2006年产量7.6亿千克,2007年产量8.22亿千克。栽培面积最多的品种为冬枣,面积达117万亩,产量4亿千克,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43.52%和48.78%;其次为金丝小枣,面积10l万亩,产量3亿千克,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37.57%和36.59%;圆铃枣,面积26万亩,产量0.6亿千克,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面积和产量的9.67%和7.3%;长红枣,面积24万亩,产量0.4亿千克,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5l%和4.87%;其他枣面积0.84万亩,产量0.2亿千克,分别占全省的0.3l%和2.43%。

  枣产区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少量分布在低山丘陵。栽培有间作和枣园两种方式,少部分有在国道和省道作为行道树栽植。间作每亩10~15株左右,根据地区不同栽植密度从每亩55一111株均有。大部分是常规枣园,现乐陵市、庆云县、无棣县、沾化县等已建成生态观光园和采摘园5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枣园面积的15%。枣区主要病虫害有:枣疯病(大枣区较为严重)、枣锈病、炭疽病及轮纹病危害中等偏重,绿盲蝽危害较重,锈壁虱、红蜘蛛危害中等,食心虫、枣瘿蚊危害较轻。观光采摘园占全省枣园面积的15%。冬枣100%鲜销;金丝小枣鲜销5%,制干55%,加工40%;圆铃枣鲜销25%,制干65%,加工10%;长红枣鲜销15%,制干65%,加工20%;其他主要是鲜销。枣在销售时根据客户要求以果个大小进行分级,客户无特殊要求时基本不分级。包装以普通纸箱为主。目前各产区都建有贮藏冷库或气调库,年贮藏枣2.5亿千克。所产各类鲜枣和系列加工制品除在本省销售外,国内主要销往各省会城市及南方和东北等省,国外主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东南亚等地。地理标志产品方面,乐陵、庆云、沾化、无棣、宁阳、茌平等市(县)正在积极申请中,无公害、绿色、有机栽培已确认120万亩。

  省级枣树相关科研机构有两个,分别是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和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重点市县都有各自的科研、开发和服务机构(见重点产枣县材料)。山东省枣重点企业有:山东鼎立枣业食品有限公司、山东东映红枣有限公司、汇源(乐陵)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裕华集团农业有限公司等。滨州市和东营市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已分别制定了枣生产和质量标准,拟在近期制定枣生产和枣果质量的山东省地方标准。

  (二)存在问题

  一是执法监管力度不够,有些管理无法可依,缺乏市场监管职责。二是知识含量低,科 技创新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少,缺乏标准化生产的制约机制。三是产业化程度低,生产、加工、销售等关联性差,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运输、包装外观装潢技术落后,二次增值能力差。四是良种苗木生产管理不规范,销售缺乏监督和管理,调运秩序混乱。没有专项科研和开发资金,影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发展规划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要求,本着按计划、有比例、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相对集中的原则,在找准优势确定主导产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基础上确定:在鲁北以乐陵、庆云、无棣、沾化为中心,建立200万亩的小枣和冬枣及无核枣生产加工基地;在鲁西南和鲁中及其他枣产区建立当地特色突出的60万亩各类枣生产加工基地;在鲁中南、鲁西建立60万亩的优质圆铃枣和长红枣生产基地。主要工作是:合理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强化贮藏保鲜加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知识含量,提升科技水平。在适地适树原则下,根据立地条件和栽培习惯,选择市场容量大、营养价值高、具当地鲜明特色的产品集中连片形成规模。通过更新改造建设高效优质高科技枣园,适当发展生态观光采摘园。通过几年努力,使全省枣品种优良、技术配套、管理科学、产品具一定竞争力的枣园由目前的不足1/3提高到l/2,使全省枣树结构基本趋于合理,果品质量、经济效益和科技管理水平跃一个新台阶。

  主要枣品种

  乐陵金丝小枣、沾化冬枣、圆铃枣、

  枣品牌推荐

  “黄河三角洲”、“金丝红”牌、“冬映红”牌

  枣企业推荐

  山东鼎立枣业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冬映红枣业有限公司、汇源(乐陵)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裕华集团农业有限公司、陵市国有枣苗圃、乐陵市国有苗圃、乐陵市富硒金丝枣业有限公司、乐华食品有限公司、盛达枣制品有限公司、美乐食品有限公司、乐陵市宏冠枣制品有限公司、乐陵市红宝枣制品有限公司、乐陵市鑫源枣制品有限公司、乐陵市乐鑫小枣精制品厂、乐陵市新康源食品有限公司、江南食品有限公司、赛福佳食品有限公司、金丝红食品有限公司、福盈园枣制品有限公司、交通枣业有限公司、汇源集团(乐陵)、山东万德酒业公司、舜园枣业公司、鼎力枣业食品有限公司、鲁丰科技食品有限公司,

64284308_3

  河北省枣产区分布图

64284308_4

  河北省枣产区概况

  (一)产业现状

  河北省是全国产枣大省,到2007年底全省枣树面积达443.7万亩,其中结果面积352.6万亩,年产枣果9.1亿千克,居全国第一位。目前除北部少数县、市外,河北全省均有枣树分布,已初步形成6个栽培区,即太行山低山丘陵栽培区、冀东南平原子牙河流域栽培区、冀南漳河流域栽培区、冀南滏阳河流域栽培区、冀中南滹沱河流域栽培区和燕山低山丘陵栽培区。其中,大枣面积18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的行唐、赞皇、阜平、曲阳、唐县等地;小枣面积170万亩,主要分布在黑龙港地区的沧县、献县、泊头、盐山、海兴、黄骅、青县、大城等地;冬枣56万亩,主要集中在黄骅、献县、海兴、沧县等地。全省红枣面积超过10万亩的县有14个,其中沧县达到52万亩。

  全省80%以上的红枣结果树已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河北省共有7个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大枣之乡,黄骅冬枣、沧州金丝小枣、赞皇大枣分别获得原产地域保护或地理标志产品,赞皇大枣、金丝丰小枣、冬枣、马莲小枣、阜平大枣等在99’昆明世博会、中国红枣交易会等多个大会上获奖。

  河北省红枣主要有干制红枣、鲜食枣和加工品,其中干制红枣占70%左右,加工枣占25%左右,鲜食枣不足鲜食枣不足5%。枣产品主要销往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南方各省、京津沪及东北、内蒙古等地,蜜枣在我国南方有着广阔的市场。河北红枣常年出口量约300万千克,最高年份500万千克,创汇3000多万美元,出口产品主要是干制红枣和加工品。以大枣和小枣等为主的干枣主要销往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北美、西欧、澳大利亚及中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二)产业优势

  通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河北红枣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具备了五大优势:

  一是地理优势。河北地理位置优越,与果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的东南亚毗邻;境内有15条主要铁路干线通过,京深高速公路纵贯中部,又有京津塘、保津、石黄、青银高速公路与各大城市相连,有5条国家干线公路通过,又有秦皇岛、京塘港、黄骅港和石家庄机场,区位优势明显,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二是资源优势。全省现有枣树栽培品种120多个,其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主导品种婆枣、赞皇大枣、金丝小枣、冬枣等驰名中外,近年来选育出的三倍体赞皇大枣新品种赞晶和早脆王、月光等鲜食枣品种,为全省红枣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沧县红枣良种繁育中心已储备了200多个品种和50多个金丝小枣优良类型,为全省红枣实现基地化、产业化创造了条件。

  三是规模优势。目前已形成了太行山大枣和黑龙港地区金丝小枣、冬枣两大红枣基地,基地总面积350多万亩,占全省枣树总面积的80%以上,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四是科技优势。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枣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已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正在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基金等科研项目10多项;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沧州市林科所等多家科研单位都有从事枣研究的科技队伍,在重点市、县、乡、村具有一批精通枣树管理的技术骨干;主产区枣农有传统栽培习惯和管理经验。

  五是加工及市场优势。目前河北枣加工率已达20%左右,加工业产值占枣业总产值的30%左右。特别是赞皇蜜枣加工业、阜平枣酒加工业以及沧县崔尔庄红枣交易市场、黄骅孔店冬枣交易市场、河北恩际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河南好想你集团沧州枣加工基地等一批国内知名龙头企业的崛起,极大地促进了河北红枣业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

  当前河北省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枣品种选育工作仍落后于市场和生产发展需要,主栽品种仍为传统品种且良莠不齐。二是品种结构不尽合理,干制品种比例偏大,鲜食品种比例较小。三是产业化程度较低,辐射带动力强的市场及龙头企业还较少。四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红枣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四)发展展望

  为了进一步夯实河北枣业的发展基础,实现河北枣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后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优化布局,规模发展。本着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发展优势品种和早中晚配套的鲜食品种,坚持相对集中、优质高效的原则,重点在赞皇、临城、井陉、平山、灵寿等地建设和完善以赞皇大枣和赞皇大枣三倍体优系为主的赞皇大枣基地;在行唐、阜平、唐县、曲阳等地建设和完善以阜平大枣和行唐长枣为主的婆枣基地;在献县、沧县、泊头、青县、东光、南皮、盐山、海兴、黄骅等地建设和完善以冬枣、金丝丰、金丝蜜、无核红等为主的红枣基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区域化发展格局。

  二是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发展水平。制定和完善鲜食枣、制干枣栽培技术及果实质量标准,并进行强力推广,使红枣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在全省全面普及。抓好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积极发展在国际市场上站得住、叫得响的名优品种,生产名牌产品,努力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大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设备的开发和引进力度,重点培育和完善冬枣专业交易市场,打造河北枣业知名品牌,健全产业化运行机制,规范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四是拓宽市场渠道,实现贸易国际化。利用网络、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方式开展广泛的商

  贸活动,扩大宣传。改进包装,开发适宜海外销售的红枣产品,生产出符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高档产品,创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民族品牌,在红枣出口上实现新突破。

  主要枣品种

  赞皇大枣、冬枣、无核枣、圆玲枣、金丝小枣、婆枣、金昌一号等

  枣品牌推荐

  “欧亚匡”、“沛然”、“黄骅冬枣”

  枣企业推荐

  沧县崔尔庄红枣交易市场、黄骅孔店冬枣交易市场、河北恩际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河南好想你集团沧州枣加工基地、

  河北欧亚匡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枣市场情况

  沧县崔尔庄红枣交易市场、黄骅孔店冬枣交易市场、

  河南省省枣产区分布图

64284308_5

  河南省枣产区概况

  河南省地处中原,属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气候环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适宜多种经济林木的生长。其中,枣树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是全国五大产枣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枣树作为河南重要的经济林树种,面积和产量得到快速发展,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枣产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林产业的发展,2007年全省枣树栽培面积达122万亩,形成以新郑灰枣、内黄扁核酸、灵宝圆铃枣、桐柏大枣、淇县无核枣、西华大枣、镇平广洋大枣及引进的冬枣、梨枣等优良品种为主,年产量2.7亿多千克,年产值30多亿元的枣生产基地。内黄县、新郑市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大枣之乡”。枣种植业的发展促进了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全省已形成大型枣业集团公司8个,小型加工厂600多家,年加工能力6000万千克,产值10多亿元,年出口量1000多万千克,创汇2亿多元的大枣经济。枣产品已形成枣片、枣精、枣酒、枣饮料、焦枣、蜜枣、贡枣、瘦枣、乌枣等12大类100多个品种,枣产业已形成多样化的发展格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内黄、新郑、西华、灵宝为主的干食枣生产基地,以濮阳县、淇县、桐柏县为主的鲜食枣生产基地,以新郑、内黄

  为主的干枣加工业基地,以新郑奥星实业有限公司“好想你”品牌连锁销售的服务业。河南省枣产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形成种植业、加工业和销售服务业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为河南省枣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1.发挥优势,扩大资源,为推进产业化奠定基础

  河南省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利用枣树耐干旱、耐瘠薄、适应能力强的特性,河南省委、省政府把大力发展林果作为兴豫富民、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先后制定了《河南省经济林十年发展规划》和《豫西经济林基地开发建设规划》,把建立大枣基地摆到了历史位

  置。黄河故道沙区的内黄县,把红枣确立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化开发,使红枣生产步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全县枣树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的20万亩,发展到日前的51万亩,产量也由2500万千克提高到8000万千克。各重点枣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相对集中,高产优质的原则,建立了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大枣示范基地,起到了辐射和带动作用。

  2.制订优惠政策,为发展大枣生产创造条件

  完善落实优惠政策,提高枣农生产积极性。为鼓励发展大枣生产,各地结合实际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河南省政府规定,从承包荒山、荒地造林、兴办林(园艺)场,收益除上交少量承包费外,其余全部归农户所有。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职工投资与乡、村合作建园,收益比例分成,机关和事业单位分成部分免交所得税,也可以由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租用山坡,建立小果园。大枣重点产区新郑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建立新郑市红枣基地保护区的决议》,将该市东北部的14万亩宜枣沙地划为红枣基地保护区,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新郑市政府又对保护区内发展的枣树颁发《土地使用证》和《林权证》,确定土地使用权,明确林权归属,在资金上实行重点倾斜,促进大枣种植业的发展。

  3.培植龙头企业,争创名牌产品,推进大枣产业化

  培育龙头企业,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枣产业的积极性。枣区各市(县)都建立了枣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为促进当地的枣产业化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河南以大枣为资源的加工业蓬勃发展,全方位打开了红枣市场。重点扶持的内黄食品饮料公司、永盛枣制品公司、新郑大红袍集团、顶真食品厂、灵宝果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作为红枣产业化经营的龙头带动企业,瞄准红枣加工产品链的前沿,各具特色。内黄生产的枣茶属国内首创;大红袍集团开发的“烟用红枣精”、“sz—I矫味剂”等新产品荣获国家星火二等奖,畅销国内28个省(市);永盛枣制品公司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400多个红枣加工户,初步形成了产加一体化经营格局。在红枣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各级有关部门都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服务上提供保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促进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由于加工业的兴起和科技进步,红枣市场日益繁荣,每年为枣农增加收入在l亿元以上。

  4.加速市场培育,疏通销售渠道

  在全国五大产枣区中,河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条件,加快红随交易市场培育。河南在重点产区建立了4个大型红枣交易市场,并在集中产区建立了上百个小型批发市场。在新郑现有红枣市场的基础上,建设规范化的“红枣商贸城”。为开拓销售渠道,大枣基地县在国内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销售网点,组织了上千人的销售队伍。省外贸稳定向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红枣产品。每年收获季节,主产区县(市)兴办“红枣节”、“金城果会”、“枣乡风情游”等促销活动,既提高了知名度,增加了红枣销售,又活跃了当地的经济,促进了运输业、包装业、饮食服务业以及社会交流、旅游观光等行业的发展。

  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枣生产管理水平

  近年来,大枣生产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实行科学管理,集约经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是围绕枣生产开展科研和推广活动。近几年来,河南省有关单位承担了“枣缩果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枣树主要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稀土在枣树上的应用”等100多项科研项目,其中30多项获部、省级科技成果奖。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使全省大枣产量普遍提高,品质明显改善。二是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品种。河南省不断加大名优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已建立了5个冬枣、梨枣等优良鲜食枣树品种推广基地,并引进了配套技术。新郑建立了全国枣树基因库,引进优良品种,开展枣树选优,培育适合本县(市)发展的优良品种。三是搞好技术培训,提高枣农的管理水平。在枣区对枣农进行栽培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果品质量。为此,各枣区市(县)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将科技送到群众手中,进行技术咨询,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多种多样的技术服务形式,整体上提高河南省大枣的生产管理水平。

  (三)发展展望

  河南省枣产业化生产已初具规模,但与先进省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促进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为:一是做好枣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示范。二是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资金、实力、加工贮运实力以及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作为全省枣产业化发展的龙头带动示范企业。三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市场销售体系,开拓枣产品销售渠道,真正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枣产业经营组织新形式。通过产业化,促进河南枣产业的长足发展,使农民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

  主要枣品种

  以原产地命名: 灵宝大枣(疙瘩枣、灵枣、灵宝圆枣)、内黄大枣(扁核酸)、李楼小枣1号、内黄小枣、明庄小枣、广洋大枣、

  淇县无核小枣(软核枣)

  以枣果外观命名: 灰枣、鸡心枣、铃子枣、葫芦枣、马肾枣、落花红、葫芦枣、核桃纹、铃枣、黄皮枣、铃枣、长红枣

  以枣成熟期命名: 九月青(十月青、冬枣、长红)七月鲜(零星栽培)、八月红、六月鲜、 结不俗、雪枣、冬枣

  以枣核特征命名: 大叶无核枣、软核蜜(零星栽培)、无核小枣、

  以原产地+果实外观命名: 大名蚂蚁枣(零星栽培)、淇县尖枣

  其它命名法: 马衣克枣(零星栽培)、牛铃枣、干瓤枣、

  枣品牌推荐

  “好想你”、“枣之礼”、“沙大宝”牌、“亚森”牌、“后地”牌、“枣怡康”,“枣相情”、“冬夏枣茶”、“淇珍”牌、“天钙”牌、“健康红”,“红娘”

  枣企业推荐

  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内黄金丰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永盛枣制品公司

  新郑大红袍集团

  顶真食品厂

  灵宝果王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奥鑫枣业有限公司

  新郑市红娘枣业有限公司

  河南省新郑市康达枣业有限公司

  郑州市帅龙红枣食品有限公司

  河南省枣之礼实业有限公司

  枣市场情况

  河南焦作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河南省济源市南街集贸市场

  河南省荥阳市董村蔬菜批发市场

  河南省焦作金土地农贸市场

  河南省漯河市南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河南郑州毛庄蔬菜批发市场

  河南省南阳果品批发交易中心果蔬市场

  山西省枣产区分布图

64284308_6

  山西省枣产区概况

  山西省是一个内陆山区省份,丘陵山区占到总面积的80.3%。境内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多种经济林生长。山西省的红枣栽培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至今尚有树龄几百年的枣树,许多地方的群众都有栽培枣树的传统习惯,并掌握了一定的栽培管理技术。

  (一)枣产业现状

  山西拥有许多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的红枣名优品种,如稷山板枣、交城骏枣、太谷壶瓶枣、临猗梨枣等。改革开放以来,全省适宜地区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种植红枣的高潮。特别是1992年召开了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省政府出台了《大力发展经济林的决定》,提出山区达到人均1亩、平川人均半亩,建设经济林大省的发展目标,全省广泛开展了果树管理年活动,掀起了栽植经济林的热潮,使枣树的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随着面积的扩大,产量的提高,1997年全省举办了首届干果经济林评奖展销会,评选出了适宜山西发展的“十大名枣”,在各红枣适宜栽植区得以大量发展,枣树的种植逐步向良种化过渡,掀起了红枣发展的又一高潮。目前,全省枣树栽植面积为501万亩,正常年份产量6亿千克。2005年面积为450万亩,产量45 300万千克,2006年面积为485万亩,产量为50 900万千克。随着枣树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产量的逐年上升,一批枣加工企业迅速崛起。目前,全省枣加工企业和加工大户已达到500多个,主产区内枣加工企业优势群体已初步形成。如以吕梁、晋中为主的山西中西部红枣加工企业群,代表企业有交城“天骄枣业”、临县“天渊枣业”、太谷“天山斗枣业”、榆次区“宏大枣业”等;以运城、临汾为主的加工企业群,主要是稷山县“胃乐”、“蜜林”、“后稷”和“稷园红”,永和“黄河天然食品”、襄汾“华源枣业”。加工产品主要有蜜枣、酒枣、玉枣、枣泥、枣脯、枣汁、枣酱、枣酸、枣饴糖、枣酒、枣香精、红枣冻干食品等。栽植枣树已成为山区许多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在枣主产区,目前农民人均红枣收入3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近10%。石楼、临县、永和等县人均红枣收人达到400元

  以上,有20多个乡在600元以上,80多个村超过1000元。据统计,全省每年枣加工约3亿千克,加工品产值约10亿元,每加工1吨约增值2000元左右。其中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枣加工企业有50余家。省内大部分红枣种植户都不同程度受益于这些加工企业。随着栽植面积的扩大、产量的提高、加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包装业、运输业、销售商业的发展。多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培育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全省名优红枣品种的无公害栽培产地认定已达3万公顷,涉及品种有壶瓶枣、郎枣、梨枣、稷山板枣等。太谷县经向国家质量总局申请获得太谷壶瓶枣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二)存在问题

  全省现有红枣面积501万亩,其中挂果面积347万亩,平均亩产150千克。按照国家枣树丰产林指标要求,北方山地枣粮间作6~lO年生树亩产150千克,11~20年生树亩产200—400千克,20年生以上每亩500千克,山西省红枣平均亩产综合估算还不到国家标准的一半。造成平均产量低的原因,除持续干旱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1)省级经济林管理机构职能不健全,大部分地(市)、县级林业部门没有经济林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2)重栽植轻管理,有些基层领导重视经济林面积的扩大而忽视经济林管理。因为面积扩大容易看到成绩,而经济林管理需要不断地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改善生产条件。(3)统计不系统和老百姓受传统思想束缚,许多果农不如实上报产量,造成上报产量小,平均亩产量低。(4)有许多果农缺乏管理枣树的技术。红枣是山西省经济林的主要树种,其面积、产量均为全省干果之首。1997年,在山西省首届干果经济林评奖展销会上,评出原产于山西省的“十大名枣”,占全省95%的红枣产量。但具体分析,全国驰名的稷山板枣,交城骏枣,太谷壶瓶枣只占很小比重,而品质中等的木枣则占全省枣产量的50%以上,这样的品种结构对全省红枣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产生量不良的影响。同时,枣加工业仍处于滞后状态,大型龙头企业为数很少。大部分企业是季节性生产,能维持全年生产的寥寥无几。此外,还有一大批季节性的家庭小作坊。加工对红枣的消化,增值作用还不够显著。

  主要枣品种

  柳林木枣、中阳木枣、保德油枣、保德小枣、壶瓶枣、骏枣、郎枣、临汾团枣、官滩 枣、襄汾圆枣、板枣、相枣、临猗梨枣、灵宝大枣、永济蛤蟆枣、俊枣、黎城小枣、木枣、脆枣、灰枣、团枣、骏枣、梨枣、赞皇大枣、帅枣、油枣

  枣品牌推荐

  “天渊”品牌、“天娇红”品牌、“兴谷”品牌、“晋谷香”品牌

  枣企业推荐

  山西天骄食业有限公司、天渊枣业有限公司、天山斗枣业有限公司、宏大枣业有限公司、天渊枣业有限公司、石楼县红枣总公司、石楼县果品厂、石楼县红枣腾飞公司

  陕西省枣产区分布图

64284308_7

  陕西省枣产区概况

  (一)枣产业现状

  枣树在陕西省已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广泛分布于境内黄河、渭河沿岸的榆林市佳县、清涧,延安市延川,渭南市大荔,咸阳市泾阳,西安市阎良等约20个县(区),其中种植规模达10万亩的县(区)有7个,5万亩以上10万以下的县(区)4个。2007年,全省枣树栽植面积261.83万亩,其中结果面积179.3万亩,产量52万吨。2006年产量65.7万吨,2005年产量27.68万吨。主要有木枣、油枣、团圆枣、狗头枣、骏枣、条枣、梨枣、冬枣、水枣等近20个品种。木枣、油枣、团圆枣、狗头枣、骏枣、条枣主要用于制干以及加工蜜枣、枣酱和休闲类食品,梨枣、冬枣、水枣、脆枣等主要用于鲜食。发展枣产业已成为枣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枣区人口约180万,枣区枣收入约占枣农收入的28%,枣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10.5%。

  陕西省枣树栽培方式主要有纯枣园和枣粮间作两种方式。在陕西北部的榆林、延安两市枣树多栽植于向阳山坡地带,纯林或间作低秆作物,亩植35~40株。在陕西关中地区的渭南、咸阳、西安等市枣树多栽植于川、台、塬区,密植园亩植枣树80一110株,常规大田园亩植枣树40~50株,纯园或枣粮间作。育苗方式陕西北部归圃育苗占60%一80%,嫁接育苗占20%~40%;关中地区根蘖育苗占20%,嫁接或归圃育苗占80%。

  随着全省红枣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升,开发枣资源,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成为必由之路。为此,全省各枣主产区高度重视枣产业开发,积极扶持加工企业,壮大龙头企业,最大限度实现枣产业的深层增值。目前,全省有枣贮藏加工企业400个,生产的产品有蜜枣、枣粉、枣精、酒枣、枣酱、枣汁等,远销省内外。其中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省大荔研制出的“辘辘把”牌蜜枣,神力果品公司推出的“阿胶”牌系列红枣产品、红枣口服液等深受东南亚国家青睐。与此同时,各枣主产区还特别重视无公害、绿色有机栽培认证。2003年,延川县经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红枣生产基地”。2005年,佳县建成我国惟一认证的3万亩有机红枣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6年,延川县的狗头枣、团圆枣、骏枣、大木枣、条枣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认证。2001年,延川、佳县、大荔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枣之乡”。

  (二)存在问题

  一是缺乏资金支持,枣品种良莠不齐,加之粗放式管理,致使产量不稳定,品质差别大。二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特别是病虫危害和连阴多雨天气,造成裂果腐烂现象严重,个别年份几乎颗粒无收。三是枣产品贮藏、加工与保鲜能力较低,全省枣加工量仅占总产量的10.7%,导致枣产业附加值不高。四是枣专业协会组织在经济林产业发展中作用不很突出,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仍然主要以市场价格作为依据,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三)发展展望

  一是在稳步推进种植规模的同时,积极改良枣树品种,努力提高基地建设水平。二是科学营建枣园,集约化经营,依托现有技术全面提高枣树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三是加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推进枣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枣产业的附加值和出口创汇能力。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枣专业协会机构,充分发挥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作用,促进枣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主要枣品种

  木枣、油枣、团圆枣、狗头枣、骏枣、雪枣、条枣、梨枣、冬枣、水枣/冬枣、水枣、脆枣、晋枣(吊枣)、黑疙瘩枣、红疙瘩枣,水枣、马牙枣

  枣品牌推荐

  “辘辘把”牌、“阿胶”牌、

  枣企业推荐

  神力果品公司、陕西佳县东方红枣业有限公司、陕西延川红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延安资航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延川兴盛红枣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延川县锦春枣业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枣产区分布图

64284308_8

  新疆枣产区概况

  (一)枣产业现状

  新疆枣区人口257.9497万人,枣收入约占枣农收入的18%,枣产业产值37 223万元,约占农业总产值比例8.9%。枣树主要分布在环塔里木盆地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以及吐哈盆地,10万亩以上的县(市)有泽普县(约70%为幼树)、阿克苏市、库车县、沙雅县、温宿县、阿瓦提县、巴楚县、岳普湖县和若羌县。2007年栽培面积127.686万亩,其中结果面积41.93万亩,近3年产量8.5958万吨,其中2005年1.2831万吨,2006年2.2091万吨,2007年5.1036万吨。主要品种有哈密大枣(制干、鲜食、加工)13.95万亩,产量12 500吨,占总产量的24.5%;赞皇大枣(制鲜)3.5万亩,产量1600吨,占总产量的3.14%;灰枣(干鲜两用)92.51万亩,28759.8吨,占总产量的56.35%;伏脆密、梨枣、七月鲜(全为鲜食)O.1031万亩,120吨,占总产量的0.24%;骏枣(干鲜两用)12.39万亩,产量3249.2吨,占总产量的6.37%;壶瓶枣(干鲜两用)2.5万亩,1450吨,占总产量的2.84%;喀什葛尔长枣(干鲜两用)0.4336万亩,产量1151吨,占总产量的2.25%;其他(制干)2.3万亩,产量2206吨,占总产量的4.43%。栽培方式为大田常规种植,尚无观光枣园。有纯枣园,也有间作园,早期间作主要是枣棉、枣粮问作,栽培密度主要为4米×5米,2米×3米,2米×5米,2米×7米、6米×2米,4米×1.5米。主要虫害有枣球蚧(轻度)、食心虫(轻度)、春尺蠖(轻度)、红蜘蛛(中度)、枣瘿蚊(轻度)、梨园蚧(中度)、红枣大球蚧(中度)、枣星粉蚧(轻度)、皱大球蚧(轻度)、大青叶蝉(轻度)、糖槭蚧(轻度)、二斑叶螨(轻度)等。病害主要有枣叶斑点病(轻度)、腐烂病(轻度)和缩果病(轻度)等。现阶段枣主要以鲜销和制干为主,30%鲜销、65%制干、5%加工,没有观光采摘,以国内销售为主。由于发展枣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枣尚未结果或处于初果期阶段,红枣分级、包装、贮藏、加工等产业链条才开始起步。

  2002年,若羌红枣申请获得原产地认证保护,目前已有1856亩枣园获得有机栽培认证。2006年,哈密大枣经自治区质量监督局认定为无公害食品。2006年,库车县荣获“中国灰枣之乡”称号。2007年,阿克苏地区完成了3000亩灰枣有机产品生产基地转换认证。喀什地区岳普湖县有机红枣栽培认证4万亩,喀什地区泽普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3万亩,2004.年和田洛浦县被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认定为绿色无公害产品基地,成功注册了“沙林牌”红枣。

  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是新疆枣产业研究、新品种开发和技术服务机构。新疆枣重点企业有6个,分别为楼兰枣业有限公司、三海瓜园、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阿克苏地区天山枣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天海绿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疆王液酿造有限公司。

  (二)存在问题

  一是幼龄树比重大,综合效益低。目前,还是以鲜食、制干出售为主,观光采摘、精深加工滞后,产品市场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二是科技服务队伍在逐渐壮大,但力量仍然较薄弱,县乡两级林果技术推广机构少,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科技含量较低,服务技术质量有限。三是大型加工企业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企业创立名牌和培育品牌方面工作有待推进,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四是灾害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滞后于枣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强,防控技术不到位,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不足。五是组织管理机构与产业体系的快速发展不完全适应,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枣产业的产出效益。

  (三)发展展望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树种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推进栽培良种化,进一步提高枣产业基地建设能力。二是加快灾害综合防控体系建设,主要在基础设施建设、防控集成技术研究与推广,以及综合防控队伍能力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全面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三是制定、完善整个枣产业各生产环节的技术标准,建立起标准化生产体系和专业技术队伍。推进精细管理,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积极创建优质高效的外向型基地。四是力争用3~5年时间,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加工企业,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产业集群。五是加快建立枣产业保险机制,引导枣果农积极参加林果业政策性保险,全面开发产业保险市场,提高保险覆盖面。六是加快建设市场流通体系,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加快发展中介服务组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一)枣产业现状

  兵团红枣主产区全部位于天山以南(下称南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大漠周边地带,为塔里木河流域冲积平原。兵团红枣的主要产区农一师(阿克苏垦区)、农二师(库尔勒垦区)处于新疆腹心地带,紧靠古尔班通古特和塔克拉玛干两大沙漠;农三师(喀什垦区)、农十四师(和田垦区)位于新疆西南部,与我国西藏及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相邻;农十三师(哈密垦区)位于新疆东部,与蒙古共和国及我国甘肃省相邻。人口约85万人。

  截至2007年,兵团枣树总面积达42.75万亩、结果面积10.13万亩、总产量21482.1吨,分别占兵团果树总面积、结果面积和总产量的28.4%、16.4%、3.4%。其中,农一师13l 878.3亩、结果面积21 512.8亩、总产量8174.3吨,分别占兵团红枣总面积、结果面积和总产量的30.8%、21.2%、38.1%;农二师81742亩、结果面积11029亩、总产量3506.7吨,分别占兵团红枣总面积、结果面积和总产量的19.1%、10.9%、16.3%;农三师62 257.2亩、结果面积5386.9亩、总产量1111.0吨,分别占兵团红枣总面积、结果面积和总产量的14.6%、5.3%、5.2%;农十三师38 628亩、结果面积16 955亩、总产量3437.5吨,分别占兵团红枣总面积、结果面积和总产量的9.O%、16.7%、16.0%;农十四师110 925.O亩、结果面积45 344亩、总产量5026.4吨,分别占兵团红枣总面积、结果面积和总产量的25.9%、44.7%、23.4%。

  “九五”期间,兵团确立并制定了发展特色果品的基本思路和产业布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园艺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兵团有规模种植枣树是从2005开始的,基地建设、引种选育、品种更新、贮藏加工、外销出口等开始步入正轨。由于兵团垦区多处在“三边”地带,即沙漠、戈壁和盐碱滩上,灌溉水系的下游,自然条件恶劣,加之大多数为刚发展起来的幼龄枣园,有些刚开始结果,枣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还很少。

  主要栽培品种为灰枣、骏枣和哈密大枣以及少量的赞皇大枣和冬枣,主要用于制干。枣园以建在平原的农田和沙漠戈壁滩上(如224团)居多。一般都采用株行距2米×3米密植栽培。为了便于机械作业,也有采用1.5米×4米的株行距。在栽后前两年都进行间作(棉花、饲草)。主要病虫害是介壳虫、枣壁虱、枣瘿蚊,危害程度为轻度或中度。产品销售主要是河南、山西来的商贩收购,销售到中部沿海城市,少数销售到东南亚。十四师于2005年成立了以保鲜、加工、仓储、包装等为一体的“和田昆仑山枣业有限公司”,注册商标为“昆仑山”。2007年,兵团10万亩枣园通过绿色食品认证,3600亩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二)存在问题和发展展望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枣产业发展的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发展规模与枣树苗木供应不协调,造成品种混杂,成活率不高;二是栽培管理相对粗放,集约化管理面积还很有限,生产总体水平面不高,单位面积产量低;三是产业链还没有完全形成,目前只出售枣的初级产品,科技附加值低,产品销售还停留在传统的原始阶段。

  按照兵团园艺产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末,以枣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将达到100万亩。

  (三)典型事迹

  十四师224团,所在的皮墨垦区过去是一片沙漠瀚海,频繁发生的沙尘暴严重影响和威胁着和田人民的生活和生存。自2003年起,种植了十几万亩枣园和防风林带,全部采用自压式节水滴灌。过去的茫茫沙海现已变成一望无际的绿洲。224团10万亩红枣园的建立,对发展沙产业起到了巨大的示范推动作用。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莅临枣园视察。

  主要枣品种

  哈密大枣、骏枣、长枣、新疆长圆枣、灰枣、赞新大枣、壳瓶枣、圆脆枣等

  枣品牌推荐

  “和田玉枣”、“若羌红枣”、“楼兰红枣”、“沙林牌”红枣等

  枣企业推荐

  新疆天海绿洲农业有限公司、和田昆仑山枣业有限公司、新疆若羌好想你枣业发展有限公司、新疆楼兰枣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塔里木大漠枣业有限公司、新疆西圣枣业有限公司、新疆若兰果品有限公司、新疆若羌县胜杰枣业有限公司、

  新疆金泉枣业有限公司、新疆昆仑枣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七星枣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楼兰庄园枣业有限公司、

  且末县阿娜迪亚尔农资有限公司、新疆刀郎枣业有限公司、喀什疏附县西圣公司、新疆枣都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

  新疆天骄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阿克苏地区天山枣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越新枣业有限公司、新疆鹏飞枣业有限公司、

  新疆奥星好想你栆业有限公司、新疆阿克苏市枣业有限公司、新疆阿克苏塔里木枣业有限公司、新疆青山果业有限公司、

  新疆红旗坡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新疆阿克苏市金银川枣业有限公司、农一师工二团 塔缘红、农三师四十四团图木舒克果品加工厂、

  三海瓜园、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和新疆王液酿造有限公司等

  京津地区枣产区分布图

64284308_9

  京津地区枣产区概况

  天津市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在北纬38o34′~40o15′,东经116o43′~11 8o04′之间,土地总面积1l 919.7平方千米,下辖18个区县。天津市地势从西北逐步向东南倾斜,依次为山地、丘陵、平原和海岸带,最高海拔为1052米。平原区约占全市陆地面积的94%。气候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双重特点。全市年平均气温约12℃,年极端最高气温42.7oC,极端最低气温一27oC;年平均日照时数2610~3090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775毫米;平均无霜期约190天,≥10℃有效积温为4100~4400oC;年降水变率为23%,历史上最多的1977年,年降水量达975.0毫米,少雨年不足300毫米,旱涝发生机会相对较多。土壤类型主要有山地带褐土、棕壤,平原潮土和滨海盐土、湿土,还有少量沼泽土、水稻土和贝壳堤土。

  (一)静海县枣区

  地处渤海之滨,位于天津市西南端35千米,全县总土地面积212万亩,耕地105万亩,人口52万人,土壤以典型潮土为主,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静海枣树主要品种为金丝小枣,约17万亩(其中有2万亩在原有的大树上改接了金丝新4号),其次为冬枣 约2.5万亩、金丝无核1.5万亩,其余为阳信大枣、马牙枣、大雪枣等,面积约1.5万亩。

  目前,全县枣树种植面积约22.5万亩,枣区人口约15万人,被誉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静海枣年产量约4000万千克,2005年3500万千克,2006年4000万千克,2007年4500万千克,年销售收入约18 900万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7%,主产区农民枣的年平均收占其全年总收入的20.2%。静海枣树生产分两种形式,原先发展的金丝小枣是以枣粮间作为主,而近年发展的是以纯枣园为主,特别是密植的冬枣园每亩80~110株,多建成观光采摘园。目前全县结果的枣树7.5万亩,都进行了无公害产地及产品认证。主产区成立了10余个农民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

  北京市

  (一)枣产业现状

  2007年,北京市枣树总栽培面积为11.002万亩,其中结果面积7.9369万亩。2005年、2006年及2007年鲜枣总产量分别为598.91万千克、742.4万千克、1044.1万千克,枣产值分别为4131.7万元、4959万元、7521.8万元。北京市栽培的枣以鲜食品种为主。截至2007年,栽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是冬枣,4.1935万亩,占北京市枣树总栽培面积的38.1%;第二是尜尜枣1.44万亩,占13.1%;第三是马牙枣0.8645万亩,占7.9%;其次是菱枣、金丝小枣、脆枣、朗家园枣等。2007年以冬枣产量最高,为4457.15吨,占枣总产量的40.6%;第二是尜尜枣,1750.7吨,占15.9%;第三是脆枣630吨,占5.7%;其次是菱枣、梨枣、红螺脆枣等。截至2007年,全市有设施枣总面积34.2亩,其中结果面积21.2亩。

  北京市枣树大多是利用山地、丘陵散生的野生酸枣嫁接而成,平原地区栽培的较少。在海滨、丰台、朝阳区等有一些新建的观光枣园,都采用常规栽培方式。由于山地土壤瘠薄,部分枣园采取了与豆类植物间作的种植方式。京郊鲜枣产量的20%--30%以风光采摘的形式销售,其余的以团购、批发及零售的形式在北京进行鲜销。目前尚无大枣的加工产品,也很少进行鲜枣的采后分级、包装,但是部分团购的鲜枣采取分级包装。

  目前,在北京地区还没有枣的地理标志产品,全北京市的大枣取得无公害认证的肴12 050亩,绿色认证的3000亩,有机认证的ll 028亩。枣树的主要病虫害有枣锈病、枣瘿蚊、桃小食心虫、绿盲蝽、枣尺蠖、红蜘蛛等。枣疯病的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果树产业处、全市13个区县的林业局(或果办)以及22个枣产业协会或农民合作组织的服务机构,负责对枣农进行生产培训、技术指导以及枣产业的研究、开发。北京市林业局牵头制定了北京市地方标准《枣无公害生产技术》。另外,一些区县还制定了《郎家园枣绿色食品地方生产标准》、《金丝小枣栽培技术》、《冬枣无公害生产综合技术》。怀柔区桥梓镇制定了《桥梓镇人民政府关于大枣观光采摘园建设的奖励办法》和《桥梓镇人民政府关于对本镇农民发展当地优质大枣的奖励办法》。房山区大石窝镇制定了《大石窝镇北部各村建设菱枣基地致富农民》。

  (二)存在问题

  目前,北京市枣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由于资金的短缺,没有典型的枣树示范园,连片成规模的枣园很少,造成管理粗放,果品品质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二是技术力量薄弱,在整形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较差。三是鲜枣的采后保鲜贮藏措施少,没有专门的加工企业,随着枣树进入丰产期,这种问题会突出表现出来。

  (三)发展展望

  一是做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二是做好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供应和技术指导工作。三是继续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民大枣生产技术水平。四是继续加强大枣生产的宣传力度,举办大枣采摘节和评比大赛,扩大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调动农民种枣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五是继续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都市休闲农业发展,促进大枣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四)重点企业和基地

  1.房山区大石窝镇菱枣基地

  位于房山区西南,集中分布在房易路以北的12个村。基地于2000年开始建改,涉及12个行政村,种植户数达600余户。2001年注册了“福临”商标,2002年通过了绿色食品证书,2007年1月进行了菱枣有机食品认证。截至2007年,全镇菱枣总面积6300多亩.60万株,其中结果面积5000亩,年总产量达到30万千克,产值达到300万元,户均5000元,最高的达到10万元。销售方式主要以采摘为主,2007年采摘收人达到200万元。在扩大菱枣种植面积的同时,加大采摘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便游人采摘和娱乐。

  2.怀柔区桥梓镇凤山大枣协会

  于2005年7月成立,通过会员大会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两个机构.共有组织成员8人,会员63人,是由桥梓镇政府牵头自愿联合发起成立的非赢利性协会。以镇政府提出的 “花果之乡,人居圣地”为目标,以建设凤山百果园区为依托.以发展大枣产业为方向,以点带面带动全镇农户发展大枣产业,通过吸收枣农大户人会,共带动1000余户从事大枣种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截至目前,全镇共发展大枣面积13 000亩,总收入1500万元,总产量达130万千克,人均增加收入1000余元。其中协会成员鲍品贤、鲍俊贤、丁学玉等大枣种植户枣业收入每户达到l0万元以上,成为农民致富带头人。

  南方枣主产区分布图

64284308_10

  南方枣主产区概况

  贵州省: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东部,面积17.6万平方千米,人口3800万。省内平均海拔约1000米,以中低山为主,是典型的南方山区,其中以喀斯特地形居多;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积温充足,雨量充沛;土壤主要有黄壤、黄红壤、石灰性土壤和紫色土等。??? 贵州是我国南方枣的产地之一。主要产区有东部地区的玉屏、万山、铜仁、石阡、岑巩、施秉、镇远、黎平,北部地区的赤水、习水、仁怀、遵义、湄潭,南部地区的兴义、兴仁、安龙、都匀、平塘、三都、惠水以及中部地区的贵阳、安顺、息锋、开阳等县(市),常年产鲜枣1500~2000吨,其中2006年为1792吨,2004年为1628吨。产区群众常将枣树栽植于房前屋后、道路两旁,以散生为主,少有成片种植。据估算,全省资源面积约有1万亩。

  地方品种主要有鸡蛋枣、梨枣、珍珠枣等。2001年,施秉县从山东引进冬枣栽培,目前已开花结果,获得初步成功。枣果是省内有名的特色经济林产品之一,但由于栽植规模和总产量有限,主要以满足当地群众鲜食为主,加工尚处于空白阶段。目前,省内市场上流通的各类枣制品主要来自北方。

  湖南省: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大部分处于洞庭湖以南,“湘、资、沅、澧”四水贯穿全境。地处东经108o47′~114o15′,北纬24o38′~30o08′。东以罗霄山脉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连接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土地总面积211 829平方千米,其中平原4167.9万亩.盆地4411.8万亩,丘陵地4893.3万亩,山地16 270.8万亩,水面2930.5万亩。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下,最高峰2099米;全省平均气温16—18oC,1月最冷、平均气温4~7℃,7月最热、平均气温26.5—30oC,≥10oC的活动积温5000—5800oC,全年无霜期260—310天,日照1300~1800小时,降水量1300~1800毫米,蒸发量700~1000毫米。土壤有红壤、黄红壤、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等多种类。

  (一)枣产业现状

  枣树主要分布在怀化、衡阳、永州和郴州四市,重点在溆浦、麻阳、衡阳盆地和湘南的石灰岩山地,溆浦、麻阳、衡山、茶陵、攸县、衡阳县、衡东县等是重点发展区域。到2007年底,全省枣树栽培面积15.4万亩,其中结果面积13.2万亩,常年产量9万吨左右。2005、2006、2007年年产量分别为95 264吨、91 290吨、93 642吨。全省有20多个枣品种,其中经省鉴定的优良品种有鸡蛋枣、牛奶枣等9个。鸡蛋枣属鲜食和加工兼用品种.面积3.23万亩,常年产量2.2万吨左右,占总产量的24%左右;牛奶枣属加工品种,面积9100亩,产量0.6万吨左右,占总产量的6%;其他品种如木枣、观音枣、长枣、大枣等品种面积9.02万亩,常年产量6万吨左右,占总产量的70%。枣果鲜销、制干、加工比为3l:56:13。全省枣树栽培大多是山地,有少量水田、旱土和四旁栽培。

  (二)存在问题

  一是高水平集约经营面积较少,常规经营面积较多。由于湖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山地和洞庭湖平原不适宜枣树规模种植,枣树主要栽培区相对集中在湘中丘陵区,立地条件相对较差,保水保肥能力不高,适宜枣树生长的区域很难形成规模,除部分地段以农田和旱土栽培可以进行规模经营外,一般以散生和四旁林分布,不具备集约经营的条件。全省枣林面积中高水平集约经营占总面积的17%,产量占29%。

  二是种植密度不一,树龄老化现象严重。全省现有枣林中有近25%为老枣园,种植密度较低,亩平均为50株,结果能力差,经济效益不显著。虽然近10年来,对枣园经营方式进行了大力改进,采用无性系优良嫁接苗造林,在栽植密度上有较大提高,新建的枣园栽培密度为每亩l10株,但总体发展不平衡,栽植密度合理、结果盛期的枣园仅占栽培面积的20%。

  三是品种良莠不齐,规模效益不强。湖南枣生产的历史悠久,但集约经营时间短,老的经营枣树基本上是自然分布的常规品种,优良品种比例约为20%,亩产量不到600千克。由于品质不优,生产分散,不能很好地形成市场效益和规模效益,亩平均年产值500~800元,最低仅300元。

  四是加工产品单一,市场渠道不畅。湖南有一定规模的枣加工企业仅两家,年加工能力1.2万吨,加工产品为干枣、蜜饯、风味枣、枣精等常规产品,贮藏保鲜能力仅为3000吨。销售主要依靠沿海城市,内部销售组织和外部销售网点不健全,销售渠道不畅,产品的商品率低,特别是鲜食枣商品转化率低,没有形成产品经济。

  (三)发展展望

  一是以重点工程为龙头,大搞枣园基地建设。结合名优经济林、农业综合开发、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等,在适宜枣树生长的区域大力开展枣园基地建设,计划用5~10年时间新建优质枣园5万亩,使全省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优质枣园面积达到10万亩。

  二是以低产低效林改造为主体,全面提高果林生产潜力。目前,全省枣林面积中有60%处于低产低效状态,树龄老化严重,经营水平低,部分还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如不进行改造不仅影响枣产业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枣农生产的积极性。为此,该省拟对现有的10万亩枣林进行全面改造。一是对有培育前景的中壮龄枣林进行复壮培育,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力。二是对部分中幼林劣质枣树进行品种改造,用名优新品种替代原有的品种。三是淘汰树龄老化的劣质枣园,在枣园上进行2~3年的农耕后,再用优质品种重新造林。

  三是以优质品种培育为发展方向,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结合湖南的立地条件和经营特点,选择适合栽培的优质品种,以鲜果和加工需求为目标,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优质基地,实施目标生产,品牌培育。拟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2万亩以上优质品种园建设,用2~3年时间对现有加工企业进行改造,对加工产品进行调整,力争5~10年打造湖南品牌,完成全省枣产业战略转型。

  四是优化环境,用政策调动发展枣业积极性。湖南枣产业发展得到了社会的有力支持,但产业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特别是投入机制和政策机制还有待优化,要支持和鼓励有积极性的枣农加大资源培育力度,扶植加工企业积极开展产品的精深加工。同时,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开展产品销售,建立健全销售网络,提高产品的商品转化率。

  五是以科技为依托,努力提高经营水平。以现有的科研院所为依托,以栽培和加工为重点,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努力提高枣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经营水平。

  四川省: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大致以龙门山、大相岭、大小凉山为界。东部为著名的“四川盆地”,海拔一般在300~700米,西部为高山和高原地区,一般海拔为3000~4000米。四川南北地跨8个纬度,东西跨越11个经度,相对高差7400多米。地貌由盆地丘陵逐渐经过低山、中山、高山而过渡到高原地带。由盆地温暖、湿润气候,经过半湿润,温凉山地气候而过渡到严寒干燥的高原气候。土壤由紫色土、黄壤、棕色森林土而过渡到草甸土。

  (一)枣产业现状

  枣在四川的种植历史悠久,在四川盆周山区和盆中丘陵区都有零星种植。枣区主要在德阳市罗江县(调元枣)l万亩、绵阳市三台县(崭山米枣)5万亩,在南充市有一些引进的梨枣和晋枣,保存有约0.8万亩。其他,如广安市、眉山市、成都市、资阳市、遂宁市等亦有一定自然分布,主要满足当地市场消费。

  枣园前期主要采取间作种植,进入盛果期进行纯枣园经营。近年来,在四川重点枣产区已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当地特点的生产技术和栽培模式。一是发展矮化密植枣园,推广密植丰产栽培技术,最佳行距2.5米、株距2米,亩植1 35株;二是对枣树重整形修剪,便于管理;三是合理利用枣园搞立体生态养殖;四是协调规划观光和乡村旅游发展;五是通过合理矮化密植、整形,按无公害农产品规则用肥、用药,减少病虫的危害,培育枣“绿色食品”。 四川枣区病虫害时有发生,但没有发生大范围的病虫害。病害主要有锈病、枣花叶病枣褐斑病、炭疽病、枣缩果病、枣裂果病、枣疯病等,虫害主要是蚜虫、红蜘蛛、黏虫、枣大灰象甲、枣食心虫、枣褐蝽等。

  四川栽培的枣以鲜食为主。大部分地方产品分级、包装不严格,包装档次低。但在三台县和罗江县,产品分级、包装情况较好,制定了严格的分级包装标准,并注册了商标“调元枣”和“崭山米枣”。三台县通过协会对崭山米枣实行“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管理技术,统一品种培育,统一分级包装销售”的运作模式,产销率达100%。

  (二)存在问题

  一是发展不均衡,重点枣产区不多,急需大力发展。地是鲜食枣销售时间短,贮藏条件差。三是没有注重分级销售,没有稳定的销售网点和具有竞争力的营销手段,效益不高。

  (三)发展展望

  计划今后5年(2009--2013年),新发展枣园10万亩,枣总产量达到10万吨,枣销售收入达到8亿元,重点枣区人均收入超过2000元。

  重庆市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部,东经105o17′--110o11′,北纬28o10′--32o13′,土地面积8.24万平方千米。东邻湖北省和湖南省,南接贵州省,西面、北面与四川省相连,东北角与陕西省交界,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南工业重镇和水陆交通枢纽。重庆属中亚热带漫游季风气候类型区,具有夏热冬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6--18oC,最热月平均气温26--29oC,无霜期116--361天,年日照总时娄1000--1400小时,降水量1000--1350毫米。属中亚热带四川东北部盆地山地黄壤区,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紫色土、黄棕壤、石灰土,还有少量的红壤。

  (一)枣产业现状

  枣树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三峡库区的周边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在长江三峡瞿塘峡口附近。主要品种有猪腰枣、鸡蛋枣、梨枣、义乌枣和金丝枣等。重庆市奉节县的枣树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有诗人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诗佐证。通过多年的发展,奉节不断引进和发掘新品种,筛选出了本地鸡蛋枣、山西临沂引进的梨枣两个拳头品种。并于1998年开始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枣树组织培养及脱毒技术研究”课题研究,通过组培的苗木建立采穗辅50亩,采集枝条进行嫩枝扦插育苗、嫁接育苗,每年可提供20多万株质优、价廉,无病毒的苗木。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后,奉节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大力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适宜乡镇积极发展枣树种植,以鹤峰、永乐、朱衣、新民、大树等乡镇为重点产枣乡镇。目前,建有大枣密植园1.8万亩,间作0.2万亩。

  武隆猪腰枣是重庆市特有的地方鲜食枣品种,集中分布在武隆羊角镇境内的乌江河谷沿线,因其枣果长圆形略扁似猪腰状而得名。2006年,猪腰枣被审定为优良经济林品种,主要产地羊角镇被授予《重庆市枣子之乡》称号。该品种含糖量高、鲜食口感好,优良特性突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鲜枣最高售价达120 元/千克,平均售价60元/千克,市场供不应求。经调查,武隆县共有猪腰枣原生资源约2万株,幼林5000亩,年平均产量约5万千克,当地林农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具有很强的发展优势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拉动一方群众“最先脱贫、率先致富”的富民产业。武隆还建立了每年不低于30万元的枣产业发展基金,制定了5年发展10万亩枣产业基地的目标,编制了《武隆县猪腰枣建设项目建议书》和《武隆县10万亩枣子基地建设方案》。目前,有l家枣业发展公司落户该县,建立了鲜枣冷藏库,组建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苗圃500亩,在圃嫁接苗80万株,培育砧木300万株。

  2005年,重庆市枣树结果面积39 500余亩,产量达3000吨;2006年结果面积45 000亩,产量达4600吨;2007年全面进入盛果期,结果面积达47 lOO亩,产量达6085吨,年产值近15 000万元。产枣区枣农人均枣收入达200元以上,占全年纯收入的近O.4%。目前,多数以鲜枣出售,少量以加工的干、蜜枣出售。

  奉节县以“夔州蜜枣场”为代表的加工企业迅速兴起,形成了枣的种植、加工和销售产业链。特别是鸡蛋枣的干制产品“杜甫晒枣”,其色似琥珀,纹如金丝,外酥内润,醇甜爽口,化渣离核。“夔州牌晒枣”、“杜甫晒枣”分别荣获2004年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和轻工部优质产品奖,产品远销国内外。

  (二)存在问题

  重庆市枣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病虫害特别是枣疯病、丛枝病比较严重,防治经费紧张,防治手段相对落后。二是枣产品加工还处于家庭作坊式,规模不大。三是适于枣树种植的区域广,目前种植规模还比较小。四是没有较好的科技支撑,缺乏管理技术,产量低。五是缺乏政策支撑,群众的积极性不高。

  (三)发展展望

  今后枣产业将围绕重庆森林工程建设,结合经济林和林业产业的发展规划,加大发展力度。计划到2015年,全市枣树规模达到20万亩,产枣户的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上,枣产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枣产业基地主要布局在三峡库区,黔江、涪陵、武隆乌江河谷沿线等海拔800米以下的枣树适宜区。

  配套建设项目包括:武隆猪腰枣采穗圃200亩,投产后每年提供优良穗条200万枝;对表现优良的单株实行挂牌保护;建良种繁育基地500亩,投产后年产合格嫁接苗500万株以上;建年保鲜贮藏、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的枣制品加工企业1个;每500亩枣基地配套建设小型蓄水池1个。

  主要保障措施:一是积极争取造林项目,采取招投标方式,每年安排林业造林项目资金用于发展猪腰枣产业;二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合各部门项目经费,支持枣产业基地建设,配套建设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三是组织相关人员赴北方枣产区考察、学习,培养带头人、技术骨干和农村技术能人;四是出台激励机制,鼓励大户、业主规模经营,建立示范园区,带动群众自觉发展枣产业;五是打造品牌,注册商标,进一步提高武隆猪腰枣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六是加大枣业公司的扶持力度,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牢固产销体系,解决林农后顾之忧

  东北枣主产区分布图

64284308_11

  东北枣主产区概况

  辽宁枣业概况:

  (一)枣产业现状

  在辽宁省,98%的枣都产于辽西的朝阳、锦州、阜新、葫芦岛四市的丘陵山地。截至2007年底,辽宁西部枣栽培面积52.5万亩,其中朝阳县33万亩,全省已结果的枣树46.5亩。2005~2007年年均产鲜枣8.2万吨,按平均3形千克价格计算产值达到2.5亿元。枣区农民192万人,人均种植枣树收入达130元。主要栽培品种有大平顶、金铃圆枣、金铃长枣、金铃枣、三兴枣、蜜王枣、骏枣、铃枣、赞皇大枣、梨枣、壶瓶枣等。

  辽西地区栽培的枣树。70%在山地中下腹,少数在平原地区。初植密度为3米×4米、2米×6米、2米×5米、2米×4米、2米×3米等,现在新建枣园大多数株行距为2米×5米,即宽行栽植,便于作业。平原地区建园后的前3~4年,一般间作黄豆、花生等矮秆农作物和药材等。一些枣园仍采取根蘖育苗方式从事枣苗方式从事枣苗生产。辽宁枣园很少有水利配套设施,基本靠自然降水。枣园的主要病虫害是红蜘蛛、枣步曲、枣锈病、桃小食心虫、粉蚧、刺蛾、枣黏虫、枣疯病等,大部分地区危害中等。其中枣疯病防治难度大,危害十分严重。过去最严重的虫害─—桃小食心虫已得到有效控制。

  辽宁主要以生产鲜枣为主,鲜食枣产量占95%以上。其包装规格一般为5千克纸盒,并注明商标、产地、规格等,采用包装箱销售的占30%左右。短期贮藏的枣约占总产量的15%,主要采取气调库或利用废旧山洞进行贮藏。产品主要销往辽宁的沈阳、大连等地,部分销往黑龙江、吉林、广东、深圳等地,很少出口。枣产品的加工能力很小,主要产品是枣饮料、枣醋、枣泥、枣粉、枣干、枣果脯等,占枣产量的5%左右。对枣产品的认证工作起步较晚,大部分地区进行了绿色食品认证,只有少数地区进行了有机食品认证。

  朝阳县在1999年和2000年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大平顶枣之乡”和“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称号。该县会同省、市技术监督部门,先后制定了《枣树丰产栽培技术》、《枣树归圃、嫁接苗木培育》、《枣树无公害丰产栽培》、《无公害食品大枣》、《绿色食品大枣栽培技术》、《绿色食品─—大枣》6个地方性技术规程,加快了大枣产业向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和无害化生产方向转变。

  (二)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大枣产业发展;二是枣加工企业技术手段落后,枣产品的加工转化升值率很低;三是干制枣少,鲜食枣多,结构不合理,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差;四是适生、丰产、优质、高效的优良枣品种少。

  (三)发展展望

  辽宁省枣产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是:从2008年起,强力推进以“四个百万亩经济林富民工程”,亦即到“十一五”期末,完成杏枣、榛子、板栗和红松果材林4个百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任务。其中,高产高效大枣示范基地建设规模力争达到70万亩以上。为实现规划目标,今后3年省财政每年至少单列300万--500万元专项资金专门扶持枣产业发展。

  主要枣品种

  大平顶、金铃圆枣、金铃长枣、金铃枣、三兴枣、蜜王枣、骏枣、铃枣、赞皇大枣、梨枣、壶瓶枣等。

  枣品牌推荐

  “三星大枣”、“孙家湾大枣”、“南票大枣”等

  枣企业推荐

  朝阳市金铃枣业有限公司、朝阳圣露枣业有限公司

64284308_12

本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进行商业性转载。转载声明
中枣网温馨提示
  1)中枣网衷心提醒广大客户:本网报价以当地主流成交价为准,如您到当地收货,请事先联系当地报价员(经纪人),签署协议。避免因沟通不畅带来的不必要麻烦和损失。
  2)中枣网诚招全国各地报价员,要求:能及时、准确提供当地每天枣交易价格和市场行情,合作细节请联系:QQ:3558312459/434956480;电话:0537-3163973;微信:zao797
  3)欢迎广大朋友加我们的客服微信,我们拉您进群,以便交流各地价格、行情。
0条   [全部评论] 
主办单位:天下良田网络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客服咨询:0537-3163973 客服咨询QQ:3558312459
承办单位:济宁市特色农业研究院 值班咨询:0537-3163974  值班咨询QQ:434956480
战略合作单位:中国蔬菜流通协会 客服微信:zao797 使用帮助QQ:3065847334
网站域名:www.zao7.cn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1033414号-12 本网站名称:中枣网
地址:山东济宁市高新区柳行街道红星东路京投SOHO 七楼 邮政编码:272000 邮箱:nongyanyuan@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8:00-12:00、13:30-17:30(夏季14:00-18:0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19:00-21:00、周日 9:00-12:00